刮痧是我国传统技法之一
在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
《黄帝内经》中早有记述
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历史
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,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,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,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。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。临床表现为发热、恶寒、头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喷嚏、咳嗽、咽喉肿痛、脉浮。
下面就聊聊关于感冒这三种类型,用特种刮痧怎么调理:
1.风寒感冒
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,首刮项三带,以泻法刮之,因为肩部肌肉丰富,用力宜重,肩井处可加拔罐;大椎处也需要加强大,用力要轻柔,不可用力过重,以出痧为度。

再刮项丛刮,以平补平泻手法刮拭,风池穴需要加强。

接着刮肩胛环重点肺俞、肩胛部。

然后膻中刮,手法要轻柔;最后刮拭足三里,刮拭面尽量拉长。

2.风热感冒
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,先刮项丛刮,以平补平泻手法刮拭,风池穴和风府穴需要加强。

再刮项三带,以泻法刮之,因为肩部肌肉丰富,用力宜重,肩井处可加拔罐;大椎处也需要加强大,用力要轻柔,不可用力过重,以出痧为度。

然后刮肩胛环,以纵五带为重点刮拭,第一带督脉宜轻刮之,余用泻法,在肺俞、肩胛骨内侧缘加强。最后刮拭上肢曲池、尺泽、外关、合谷,结束时刮足三里。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尽量拉长,可于合谷,足三里处行点、按、揉复合性手法,以加强疗效。

3.暑湿感冒
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,先刮肩胛环,以纵五带为重点刮拭,第一带督脉宜轻刮之,余用泻法。

再刮膻中刮,手法要轻柔。

然后刮三脘刮的中脘,接着是上肢内侧的尺泽,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,最后刮拭足三里。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尽量拉长,可于合谷,足三里处行点、按、揉复合性手法。

刮痧注意事项
1.操作要点
(1)充分暴露刮拭部位,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;
(2)手握刮拭板,先以轻、慢手法为主,待患者适应后,手法逐渐加重、加快,以患者能耐受为度。宜单向、循经络刮拭,遇痛点、穴位时重点刮拭,以出痧为度。
(3)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,以助机体排毒驱邪。
2.注意事项
(1)刮痧后1—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、痒感等属正常现象;出痧后30分钟忌洗凉水澡;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;冬季应注意保暖。
(2)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、时间、手法、强度和适应证、禁忌证等要求,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,甚至病情加重,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,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。
(3)有出血倾向、皮肤高度过敏、极度虚弱、严重心衰的患者均应禁刮或慎刮。刮痧疗法并非所有人都适用,一般血小板减少,肝肾功能不全,有出血倾向者及皮肤有炎症者不适合此疗法。
【中医护理门诊地址】急诊楼南侧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护理门诊
【联系方式】22796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