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26日是
第16个“全国疟疾日”
今年宣传主题是
“谨防输入性疟疾,持续巩固消除成果”

什么是疟疾?
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。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:间日疟原虫、三日疟原虫、恶性疟原虫、卵形疟原虫。我国寄生的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。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寄生阶段主要有环状体(小滋养体)、大滋养体、裂殖体、配子体等阶段。
疟疾是怎样传播的?

疟疾主要是通过按蚊叮咬人传播的。少数病例由于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经母婴传播后发病,免疫力低下的幼儿、婴儿和老年人,孕妇及其未出生的子女,都可增加患疟疾的风险。贫困、低教育水平以及卫生保健不完善,未正确服用预防药物、未采取防蚊虫叮咬保护措施,也可使疟疾感染风险增加。一般来说,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的潜伏期大约为9-14天。近年来,由于外出务工、经商、旅游等人口流动频繁,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,对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。
感染疟疾后有哪些症状?

疟原虫感染人体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,引起疟疾发作。疟疾典型发作症状包括寒战、发热、出汗退热3个阶段,疟疾发作的间隔时间与疟原虫的红内期增值周期所需时间一致。经过多次疟疾发作后,可导致贫血、脾大等临床表现。恶性疟原虫有时还可引起凶险性疟疾,常见为脑疟型,病死率高。疟疾若治疗不彻底可出现再燃,而间日疟还可出现复发。
如何预防疟疾?

1、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,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到树林、阴暗潮湿的地方活动。如需到户外可在皮肤暴露处喷洒驱蚊剂或穿长衣长裤避免蚊虫叮咬。
2、可以在房间内点蚊香,喷杀虫剂,使用蚊帐,安装纱窗、纱门。
3、疟疾可防可治,谨遵医嘱按时服药,及时报告。
发热病人要血检,防治疟疾早发现
根治疟疾要规范,全程服药最关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