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晚找“知了猴”是每年夏季夜晚人们最钟爱的活动,夜幕降临,树林里灯光晃动,人们顶着蚊子叮咬在树木、草丛中穿梭其中。可是在寻找的过程中,却给“蜱虫”带来了可趁之机。
“蜱虫”俗称草扒子、草别子、牛虱、隐翅虫、狗豆子等,属于寄螨目、蜱总科。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,通称为硬蜱,属硬蜱科,无盾板者,通称为软蜱,属软蜱科。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,软蜱科10种,蜱虫主要寄生于牛、羊等脊椎动物体上,是一些人兽共患疾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,人们很容易被蜱虫叮咬,即使再“温柔”的叮咬,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。
被蜱虫叮咬后有哪些危害?
1.皮肤损害:蜱虫叮咬会导致局部皮肤红肿、瘙痒、疼痛,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、硬结、瘀点等,这些局部症状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,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。
2.过敏反应:部分患者对蜱虫的唾液或携带的病原体产生过敏反应,出现长时间的瘙痒、刺痛、烧灼感等不适。
3.传播疾病:蜱虫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,如汉坦病毒、莱姆病螺旋体等,被蜱虫叮咬后,可能感染这些病原体,导致出血热、莱姆病、森林脑炎等严重疾病,这些疾病可能出现高热、乏力、头痛、意识障碍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被蜱虫叮咬后如何处理?
1.切勿用力撕拉:蜱虫在叮咬时,会将头部扎进皮肤,如果用力劲硬拽,容易将蜱虫头部残留在人体内,增加感染风险。
2.局部封闭并麻醉蜱虫:可在伤口周围用盐酸利多卡因、酒精、碘酒等作局部封闭,以麻醉蜱虫,将镊子贴近皮肤,夹住其头部,慢慢向上提起,取出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,特别注意蜱口器里的倒刺不能留在皮肤内。
3.消毒处理:使用碘伏(聚维酮碘)或过氧化氢溶液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,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。
4.观察身体状况:被蜱虫叮咬后,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,如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头痛、恶心等全身症状,或叮咬部位出现红肿、疼痛加重等情况,应及时就医。
如何预防蜱虫叮咬?
1.避开某些区域:患者应避开可能会出现蜱虫的区域,蜱虫不会跳,也不会飞,在树林里散步或徒步旅行时,尽量走在路中间,露营时,不要坐在地上或踩到落叶。
2.选择合适的衣服:如果周围有蜱虫,可以穿浅色衣服,穿长袖衣物可以避免被蜱虫叮咬,最好将袖口、领口、裤口扎紧,防止蜱虫钻入,还可以把长裤塞进袜子里,为了获得更多的保护可以用胶带把裤子和袜子连接的部位粘起来。
3.选择合适的产品:也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或苄氯菊酯的产品来获取更多的保护,避蚊胺能驱赶蜱虫,而苄氯菊酯能杀死蜱虫,请务必按照说明书安全使用这些产品。
4.若患者自觉不适,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