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。端午节采集药草、避瘟驱毒、吃粽子的习俗,它与中医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,暗藏了不少的养生玄机。
1.吃粽子
粽子中一般含有红豆、红枣,红豆具有利水除湿、消肿解毒等功效。红枣能补益脾胃、补中益气。所以对脾胃虚弱和肠胃不佳的人,如消化不良、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,多吃红枣能改善肠胃功能。
中医认为,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,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。糯米具有益气健脾、开胃消食的作用。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大都用芦苇叶,苇叶可以清热生津,因此粽子有清热除烦、通利小便、助脾开胃的作用。
2.挂香囊
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,这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。香囊可以佩戴在胸前、腰际,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、室内或车内。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、健脾和胃、理气止痛、通九窍的功能,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。
3.喝雄黄酒
端午节这天,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,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、鼻、额头、手、足等处,希望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。也是百姓期盼着出现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好年景。
4.悬艾叶菖蒲
在端午节,家家都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中医学上以艾入药,有理气血、暖子宫、祛寒湿的功能。且艾草的芳香可以驱蚊蝇、虫蚁。除了驱蚊,艾草菖蒲还可“避邪”,包括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在内的六淫,将艾草、菖蒲挂于门前或屋内,其散发的草药香除了让人感到神清气爽,有醒神、提神的作用外,还可以通心窍,提高人的正气,从而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