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冬季,气温骤降,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身体似乎越来越疲惫,整个人都不在状态,常有头晕、困乏之感,没有精神,气色差,畏寒畏冷,经常感冒,甚至出现了心悸气短、胸闷胸痛等症状,这说明气血失调越来越严重了,要及时调理。
气血失调,不仅仅是气血不足,它还可能伴有气滞血瘀。

气血两虚
气血失调时,不仅会存在气或血的不足,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会被破坏,时间久了,就会造成气血两虚,也就是气血不足。

当你有以下症状时,就说明气血两虚了:
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,气短懒言,眩晕心悸,神疲乏力,失眠健忘,食少无味,形体消瘦,手足麻木,肢体痠困,舌淡苔薄白等。
气滞血瘀
当气的动力不足,不能正常运转在一起时,不仅会形成气滞,还会影响血液循环,进一步发展为气滞血瘀。两者互为因果,气滞会导致血瘀,血瘀又会加重气滞。

当你有以下症状时,说明出现了气滞血瘀:
(1)身体局部胀痛,继而出现刺痛
(2)肿块质硬
(3)女性乳房胀痛、痛经、闭经、产后恶露不尽
(4)舌有瘀点瘀斑
(5)急躁易怒、健忘失眠
(6)面色晦暗青紫,青筋暴
气血失调要从何治疗?
养肝血

中医认为:肝主疏泄,能调气通脉,使气血顺畅;肝又主血海,能储存、调节血液。现代人饮食不合理、劳累、熬夜、缺乏锻炼、压力大、不良情绪等都存在肝气郁结。因此,气血失调要从疏肝解郁开始。
调脾胃

一般情况下,气血失调的女性朋友会伴有脾虚症状,易出现食欲减退、恶心呕吐等情况。常见的补脾食物有:黑米、牛肉、鲫鱼。
多运动

充足的运动能够让我们的身体更加活跃,气血也更加活络,走动走动对于养出好气色有很大帮助。